关于我们 法规宣传 警惕反催收非法代理的风险

警惕反催收非法代理的风险

2024/09/30

一、“反催收”诈骗团伙案例
2023年底,公安机关成功打击了一家从事“反催收/代理维权/债务协商/债务优化”业务的公司,控制了67名涉案人员,并查扣了300余台涉案的电脑和手机。经过审查,该公司管理层、业务骨干和外围核心协助人员等41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及伪造印章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公司以“债务协商”、“债务优化”等名义开展业务,通过短视频平台吸引逾期负债人群的关注,并引导他们添加销售人员微信。销售人员通过伪造的法律背景、职业装照片、PS营业执照、线上电子合同等手段,将自己包装成“法务”人员,对负债人员做出虚假承诺,如1-3年延期还款、防范催收人员联系紧急联系人、减免全部息费、不会被起诉等,以此诱使负债人支付5%左右的“债务协商”费用。
他们让负债人邮寄手机卡或设置呼叫转移,由“法务”代接催收电话,以此屏蔽负债人对催收的感知。他们还使用伪造的借款平台协商录音或聊天记录欺骗用户已与平台达成一致,伪造出“延期还款”和“不被催收”的假象。他们通过伪造困难证明、医疗诊断等假章文书,骗取借款平台的困难用户救济政策,或通过虚构违规催收事实、高频向监管部门恶意信访投诉等严重损害社会公共资源的手段,实现为债务人停催、减免应付息费的目的。
如果负债人向借款平台核实情况,会发现自己身份被“法务”冒用且使用了虚假信息投诉信访或使用伪造的材料申请救济。借款平台不仅没有给予其停催、免息、延期政策,还会追究其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此时负债人如想退款,则会被“法务”以话术拖延或冒充律师进行恐吓,最终导致由借款人自行承担后果。
二、“反催收”诈骗套路分析
“反催收”一般是指以非正常手段帮助债务人恶意躲避债务的行为,目前已形成“产业化”的“反催收组织”。他们的套路一般如下:
1、在互联网搜索引擎、社交平台上大肆发布“代理投诉、征信修复、延期还款”等宣传来获取客户,作出虚假承诺,收取高额服务费 ,并要求客户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
2、与债务人串通,伪造有关机构出具的低收入证明、住院证明等,假装弱势群体申请减免费息、延期还款。
3、利用各类投诉监管渠道,针对催收反复投诉,甚至 歪曲事实,诱导媒体发布负面舆情,制造舆论压力。
消费者一旦落入骗局,不仅会被诈骗高额服务费,自身的债务信息、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实名电话卡等信息也会被泄露。黑产团伙不仅会冒充受害人实施恶意投诉、伪造材料等违法行为,还会在掌握受害人信息后,对其建立特征画像,再去实施套路贷、诈骗,榨取消费者剩余价值 。
三、树立正确金融理念拒绝“反催收”套路
在金融消费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避免遭受“反催收”诈骗:
1、养成量入为出、合理借贷的良好习惯,不过度超前消费、过度借贷,若个人贷款、信用卡出现逾期,或信用报告出现逾期记录,应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不要试图逃避债务或采取非法手段解决债务问题。
2、了解“反催收”组织的本质和危害。“反催收”组织通常以非法手段为债务人提供债务协商、代理维权、债务优化等服务,骗取债务人的钱财,并扰乱金融行业秩序。要认识到这些组织的非法性和危害性,不要轻信他们的虚假承诺和手段。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处理债务问题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不法分子所迷惑。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4、及时报警和举报。如果发现涉嫌“反催收”诈骗的行为或线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相关部门举报,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协助相关部门打击此类犯罪行为。